菜单
 
长春工程学院校友总会
长春市宽平大路395号第7教学楼
0431-80578777
ccitxyzh@163.com
130012

校友风采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周洋文

点击: 时间:2019/02/25 18:00:00

     周洋文,女,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89年毕业于我校,全国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现任宁波广播电视集团社会生活频道总监。

     曾任宁波电视台记者、主持人,宁波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国际部副主任,宁波电视台社会生活频道副总监兼国际部主任,宁波广播电视集团社会生活频道副总监兼国际部主任、社会生活频道总监等职务。

     曾获得宁波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宁波市“三八”红旗手、宁波市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六个一批”人才、浙江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飘萍奖等荣誉称号。她主创的作品,曾20次获得浙江省级新闻奖一等奖。

     2014年9月获得全国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201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会见了获奖代表,周洋文在颁奖报告会上发言。

周洋文校友事迹材料

                            ——全国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  

      她是一位外貌柔弱、内心刚强的女性,一位勤于创新、德艺双馨的多面手。她曾获宁波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宁波市“三八”红旗手、宁波市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六个一批”人才、浙江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飘萍奖等荣誉称号。  

      在新闻业务上,她刻苦钻研,业绩突出,最近五年四次荣获中国新闻奖:2008年,她主创的新闻专题片《合龙》,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二等奖;2010年,她主创的新闻专题片《小镇民警维稳事》,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一等奖;2011年,她主创的电视外宣片《来吧来吧》,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一等奖;2012年,她主创的电视外宣片《星星的约定》,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二等奖。同年,还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先进个人。  

      周洋文获得中国新闻奖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浙江新闻界名列前茅。这都源于她在21载记者生涯中,始终牢记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心系大局,深入基层,信守职责,长期实践积累、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果。  

                 敬业:视党的新闻事业如生命  

      周洋文勇挑重担,敢打硬仗,有一股执拗的闯劲。  

      杭州湾被称为世界上最凶险的海湾之一。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向浙江沿海猛烈袭来,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工地险象环生。为了抢拍台风来袭时的真实情景,周洋文和摄制组的同事冒险乘船直奔海上工地。在轮船的极度颠簸中,她和同事们跌跌撞撞无法站稳,不停地呕吐,但仍坚持捆绑着继续拍摄。船到工地码头,海浪落差数米高,他们冒着可能落海的危险,登上大桥工地。在没有任何护栏的桥面上,狂风吹得瘦弱的周洋文无法站立,她就蹲趴在地上,坚持带领摄制组拍下了大桥工地经受台风考验极为珍贵的一组镜头。  

      正是这样无惧风险、历经四年的跟踪采访,正是因为到达了别人没有到达的险境,拍到了别人没有拍到的镜头,她积累了极为丰富感人的新闻素材,有了极不一样的收获:电视新闻专题片《合龙》,浓缩大桥建设者的英勇事迹,分量厚重,画面精彩,情景感人,博得专家评委们的好评,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周洋文说:“谁都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但记者的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亲临事发现场,报道事实真相,这是记者的天职。”  

      无论在随时可能爆炸的火灾现场拍摄,还是在刚刚发生坍塌的危房中采访,或者在非典隔离病房与病人零距离交谈,周洋文忘我工作,经常忘记自己作为女性的属性。21年来,她用“冲得出”又“守得住”的职业状态,诠释着她对新闻事业视若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深情: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1997年冬,为了调查姚江治污的实际情况,采访到基层百姓的真实声音,周洋文在寒冬中遍访姚江流域的工厂、街道、村庄,深入寻访当地群众。她淌水上渔船倾听养殖户的倾诉,在交心的谈话中,抓拍到了姚江治理成功后养殖户喜获丰收的欢畅笑容。她长时间跟拍沿江百姓的日常生活,拍摄到了村民在清清江水中淘米、洗菜等生动细节。为了一位老渔民的一句话:“江面上又重现多年未见的野生水鸭子了”,周洋文在寒冬的江面上苦等三个多小时,终于拍到了野鸭子重回姚江的瞬间画面。正是由于她在采访中把人民群众的诉求放在第一位,电视新闻专题片《还母亲河以清流》才有了贯穿全片的民情主线,有了扎实的内容和打动人心的细节。该作品获得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时,评委评点说:“看完片子,我们不能不为姚江治理的成功而动情,但更为记者的苦心所征服”。  

       周洋文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宗旨,用心去采访。她说: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进行采访,我们的作品才能拨动观众心弦。对于群众深恶痛绝的假、丑、恶现象,周洋文敢于碰硬,勇于揭露。她注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坚持深入调查,用事实说话,力求做到客观公正。为此,她全然不顾有时遭遇的责难、谩骂,甚至匿名电话的威胁等。为了群众利益,她从不妥协,始终信守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她拍摄的多部舆论监督作品播出后,引起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促进了问题的妥善解决,受到群众的好评,她也因此收获了记者最为宝贵的财富——群众的信任。  

                 创新:平中出奇屡创佳作  

      周洋文勤于思考,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实现有限资源的新闻价值最大化,强化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感染力。在实践中,她练就了敏锐的新闻嗅觉,能从千头万绪的线索中,挖掘出新闻素材的新视角、新思想,提炼出平凡生活中基层典型的重大主题和全国视野,体现时代精神。  

      2009年7月,周洋文采访小镇民警王辉,为了突破以往基层民警报道“好人好事式”的固有模式,挖掘出这个人物典型新的内涵特征和闪光亮点,她九下象山县爵溪镇蹲点,顶着酷暑,长时间跟踪拍摄,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她精心构思、剪辑,从看似琐碎、平常的情节中,梳理、提炼出作品“应对金融危机,维稳保大局、保民生、保增长”的报道主题。新闻专题片《小镇民警维稳事》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对此作跟进报道,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对王辉进行表彰、嘉奖,这个作品也因“以小见大、紧扣中心、角度新颖、主题重大”而荣获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周洋文多年从事电视外宣工作。她着眼全局和未来,潜心研究对外新闻传播的规律,把握报道的时、度、效,在探寻城市台对外宣传的方式和路径,特别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  

      2010年,在报道上海世博会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时,周洋文另辟蹊径,将镜头聚焦在宁波奉化市滕头村农民吕文广的身上。通过记录吕文广成功竞选上海世博会唯一乡村馆馆长的故事,用一个普通农民的世博情缘,来反映世博盛会的重大主题。作品用中国百姓的朴素语言、真实故事、真挚情感打动受众,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为基层电视台参与重大事件对外报道,增强对外话语亲和力、感染力的一个成功范例。  

      周洋文关注当今电视业态的发展潮流,善于学习,充实自己。她勇于探索,守正出奇,求变出新,从新闻消息、连续(系列)报道到新闻专题、新闻评论,各种样式都有作品在全国或全省获奖。她主创的作品,曾20次获得浙江省级新闻奖一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