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长春工程学院校友总会
长春市宽平大路395号第7教学楼
0431-80578777
ccitxyzh@163.com
130012

校友活动

最美巾帼奋斗者——荀洪梅

点击: 时间:2022/03/10 13:02:50

3月的春风,与“她们”如此相配,不只是相似的温柔,更因为其中蕴含着希望、奋进的力量。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赋予了广大女性新的历史使命,她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充分展示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风采。

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为宣传优秀女性典型,引导广大女教工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齐奋进、与学校共成长,让我们走近这些“最美巾帼奋斗者们”。


育人情深  润物无声

荀洪梅,研究生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吉林省师德标兵、长春好人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为人师表,用真心启航

2008年7月,荀洪梅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入职长春工程学院,成为一名高校专职辅导员。面对比她小几岁的学生,她希望自己能够和学生们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她每天早6点到校陪学生跑早操,8点到班级抽查上课情况,再到晚上7点晚自习的检查,每天过得忙碌又充实。她在短时间内记住了所带年级的292名学生的姓名,了解了学生们的性格特征等。

在工作中荀洪梅踏实、肯干,多次在学生人生的紧要关头,伸出援助之手。2009年,一名学生误入传销组织,荀洪梅多次与学生联系,对他进行劝说,最终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将他从传销组织中解救出来。2013年,一名大三的学生因为家庭变故,无心学习,多门课程不及格,萌生退学的念头。荀洪梅了解到情况后,与该名学生进行了深谈,入情入理的帮助他分析情况,劝说他继续完成学业。一年后,该名学生顺利毕业了,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2017年3月,她联系交通之声、吉林电视台、长春日报社等多家媒体开展爱心接力,为患病学生郑可新筹集善款达10万余元;2018-2021年她联合吉林省合益救助基金会,为困难研究生筹集学费9万余元,累计资助5名研究生;2019年成功解救了一名中度抑郁症学生,多次凌晨5点到医院为学生排队、挂号,请学生吃饭,进行心理访谈;2020年为遭遇车祸的研究生校友筹集善款7万余元,挽救了一个家庭。

用真诚感动学生、用爱心温暖学生、全心全意地帮助学生,在荀洪梅看来,这些都是一名教师的本心与本职。一名学生在给她的微信留言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感谢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有您的陪伴,让我彻底走出了阴影,重获新生。”

服务社会,用爱心坚守

2013年1月,由于工作调整,荀洪梅开始从事共青团工作,工作角色的转变,也让她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如何做好共青团工作、如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如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荀洪梅决定从社会实际活动入手,打造以“志愿服务”为特色的品牌活动,让学生们从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2013年,荀洪梅带领的志愿服务团队到汽车厂某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时了解到,在社区内有两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荀洪梅带领学生志愿者们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他们的责任。在接下来的4年里,每个周末学生志愿者们都会到老人家里去做志愿服务,为老人做家务、带老人看病、帮助老人修整房屋、陪老人散步聊天。荀洪梅带领志愿者们4年如一日地坚持照顾两位孤寡老人,她一直坚信“身教”重于“言传”。

2017年,被照顾的一位老人因病逝世,也是荀洪梅带领志愿者们到殡仪馆给老人办理的后事,送老人家最后一程。有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经历人的故去,荀洪梅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心中不可抑制的恐惧。她和志愿者用责任和爱心战胜了心中的胆怯,让老人家在最后的时光里不再孤单。

荀洪梅努力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高尚的情操。2013年以来,她组织并带领学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参与人数达千余人次,服务时长达上万小时,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面临困境,用初心抉择

2017年,荀洪梅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着一次痛苦的选择,在人生道路上同样遭遇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2017年1月,荀洪梅有机会从事自己音乐专业的工作,调到省内另一所大学从事专业教学。这是她曾经的梦想,是她一直想从事的工作。可是这多年的学生工作让她舍不得离开这些学生们,领导也对她极力挽留,面对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她犹豫了。

在荀洪梅还没有做出职业选择时,她的人生道路又遭遇了一次困境,37岁的她被确诊为甲状腺癌。面对家人,她是乐观的,不想让家人担心。在难以入眠的深夜,她自己偷偷流泪。毕竟女儿还小,也不知道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怎么样,她的人生也就成了未知数。2017年2月,她到北京接受了手术治疗,通过快速病理检查,初步诊断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属于较轻的类型,但要终身服药。这也让她和家人松了口气。

有了这样一段经历,荀洪梅更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心,这里有她热爱的学生、有一直鼓励支持她的领导、同事,更有她热爱学生工作的初心,她毅然放弃了从事专业教学的工作,选择了留下来,继续坚守初心。

危难关头,用担当守护

2009年突发的“甲流”疫情在全国蔓延,当时正是学校的开学季。全国各地的学生陆续返校,也把防疫的重任压到了学校。荀洪梅严格按照防疫工作要求进行了返校学生的体温测量及记录工作,可就在学生返校的第一晚,一名广东籍学生突然发烧,被送进医院,确诊为“甲流”,这是学校的首例确诊学生病例。她连夜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学生隔离。患病学生所在宿舍的一个楼层都被隔离了。随之带来的是学生每日三餐、日常体温监测、心理疏导、楼层管理等工作。学校组织老师在隔离区进行值班,避免学生楼层间的流动,引起交叉感染。在集中隔离的那段时间里,她带着口罩穿梭于学生寝室之间,已经顾不得自己能否被疫情传染,她每天夜里12点做完当日隔离区学生的体温监测及管理工作,待学生都安静的入睡之后才能休息。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因为有过相类似的工作经验,荀洪梅随即开始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为防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疫情期间她担任研究生学院信息员,统计每天教职工及学生“零报告”“日报告”,及时上报学校。完成上级部门下发的数据统计达百余次,做到及时、高效、准确、无误;利用网络媒体开展“云会议”,做好学生居家的心理疏导工作;鼓励并监督学生开展居家线上学习,并通过蓝信+对线上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更好的为学生居家学习服务。疫情期间,荀洪梅带动20余名研究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2人获得吉林省优秀大学生,1人代表当地疫情防控志愿者进行事迹交流。

立德树人,用创新改革

2018年,荀洪梅被学校党委任命为研究生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工作对象也由本科生变成了研究生,工作主体的变化随之带来的就是工作思路、理念等一系列的变化。她修订了10余项研究生学生管理制度,将制度作为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她构建了“一核、三全、N维”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课程思政体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学术道德课程体系、行业伦理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党建工作体系、学术文化体系、团学组织体系等为保障,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效果。此项工作在首届吉林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中,进行交流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仁的一致好评。

荀洪梅开创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思德境”论坛,邀请校内、校外优秀导师,各领域的成功人士,通过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引领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净化他们的心灵,明确人生的方向。

“你用温暖陪伴学子的心灵,热望与信仰被你真情唤醒,青春的陪伴,源自你内心的富足充盈,点燃了心灯的你,就是守候在路口的那个摆渡人”这是“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评审委员会写给荀洪梅老师的颁奖词,也是她践行一名中共党员、一名思政教师的真实写照。她温暖了他人,也温暖了自己;她照亮了别人,更带来了希望;她用坚定的臂膀肩负起人民教师的使命。路再远,行则至,事再难,做则成。未来路上,有再多荆棘,她都会勇往直前!




关闭